1. 江西省的風土人情
你好,湘西的風土人情很淳樸的,你不要聽別人瞎說,江西人都是挺好的。
2. 江西省的風土人情有哪些
作為一個江西人,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。
一、地理位置
江西省,簡稱“贛”,江西之所以被稱為“贛”,是因為江西境內(nèi)有一條河叫贛江,章江和貢江在贛州匯合成贛江。江西位于中國的東南部,長江中下游南岸,東邊是福建、浙江,西邊是湖南,南邊是廣東 ,北邊是湖北、安徽。江西資源豐富,是個典型的“魚米之鄉(xiāng)”。江西有著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,以及 遠近聞名的廬山。總之一句,有山有水。
二、歷史文化
先說古代,古人登上廬山,在廬山留下了很多的詩句,最為大家所知的“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”就是李白表寫的廬山上的一景,廬山上的白鹿洞書院,是中國四大書院之首。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,王勃的“落霞與孤與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就寫的是從滕王閣上看到的風景。贛南的客家文化,景德鎮(zhèn)的陶瓷文化,傳統(tǒng)戲曲采茶戲等等都是江西的一個個文化icon。
要說近代的話,江西算的上是一個紅色之都了,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的搖籃,八一起義就在這里發(fā)生 ,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,瑞金是蘇維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等等。
三、風土人情
1.愛吃辣
雖然說說到愛吃辣,一般都會想到湖南、四川、成都,其實江西人挺愛吃辣的,不過也有地域之分,我自己出生的地方就在湖南的旁邊,所以到了無辣不歡的地步,家里的老人出去旅游的話是吃不慣的。緊靠廣東的贛州,就沒有吃的那么辣。
2.舞龍舞獅
小的時候,一到過年了,就會有舞龍舞獅,據(jù)說都是一個村有一個龍,讀高中時過年后返校,學校都叫過舞龍隊的來舞龍,有些小伙伴上大學后過年回家會被叫過去舞龍。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有這個習俗。
大概就是以上這些了,歡迎大家來我大江西玩呀!
(Ps附上朋友圈里一些小伙伴拍的江西的圖)
3. 江西省的風土人情介紹
買年貨 。
市場經(jīng)濟如此發(fā)達 ,想吃啥 想穿啥都能買來 。而在過去,孩子們聽到鍋里沙沙沙 炒豆子的聲音,年就近了 。炒豆、 炒番薯干、炒米焦等老土食品, 現(xiàn)在的孩子們已經(jīng)不屑一顧了 ,到我們這些上了些年紀的 還是有些懷念。
過年宵。
過年宵是過年行事節(jié)目的落幕戲 。上饒元宵節(jié)的文化符號是燈 。上饒燈的種類很多 :高蹺燈、橋燈、花船燈。
贛東北采茶戲。
是土生土長的小劇種 。發(fā)源于鉛山縣, 是在當?shù)孛窀?、茶歌和茶燈的基礎上 ,吸收了黃梅戲的發(fā)育而成 。由初期的一旦一丑和一旦二丑的對子戲和三角班到七子班和半班 ,有用民歌小曲到板腔音樂 。從演唱小戲到演出大戲 在上饒廣為流行 ,還發(fā)展到浙、閩一帶。其特點是輕快、活潑, 和他載歌載舞、 生動活潑 、樸實風趣的表演藝術正好吻合 ,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。
4. 江西風土人情歷史文化
安徽人杰地靈、歷史文化多元。由于歷史地理因素導致安徽全省分為若干不同的文化區(qū)域。皖東地區(qū),皖中地區(qū)屬于江淮文化淮右區(qū)。皖南其他地方則是江南文化和浙、贛文化的相互融合。皖北地區(qū)由于歷史上是北方人南遷的聚居區(qū),文化上保留了古淮河文化,同時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齊魯文化?! “不帐侵袊非拔拿鞯闹匾l(fā)祥地,在繁昌縣人字洞發(fā)現(xiàn)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,在和縣龍?zhí)抖窗l(fā)掘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“和縣猿人”遺址。產(chǎn)生于淮河流域的老莊道家學派,與儒家學說一起構(gòu)成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兩大支柱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的吳越文化和楚文化都在安徽大地上熠熠生輝。徽州文化是安徽文化的代表,也是明清時期最有影響的文化流派,有力地詮釋了儒家文化與經(jīng)商之道的結(jié)合真諦,開創(chuàng)了“儒商”典范?;丈炭v橫華夏,徽州文化更是廣播萬里,形成了著名的桐城學派。徽州地區(qū)培養(yǎng)出的狀元、進士更是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如今,徽學與藏學、敦煌學并稱當代中國三大地方學?;談∈蔷﹦〉闹饕戳髦唬S梅戲是中國四大戲曲門類之一,淮河兩岸流行的花鼓燈被譽為“東方芭蕾”?! “不盏靥幹袊A東地區(qū),經(jīng)濟上屬于中國中東部經(jīng)濟區(qū)。地理位置東經(jīng)114°54′—119°37′,北緯29°41′—34°38′。地處長江、淮河中下游,長江三角洲腹地,居中靠東、沿江通海,東連江蘇、浙江,西接湖北、河南,南鄰江西,北靠山東,東西寬約450公里,南北長約570公里,土地面積13.94萬平方公里,占全國的1.45%,居第22位。地跨長江、淮河、新安江三大流域,長江流經(jīng)安徽境內(nèi)約400公里,淮河流經(jīng)省內(nèi)約430公里,新安江流經(jīng)省內(nèi)242公里。將全省分為淮北平原、江淮丘陵、皖南山區(qū)三大自然區(qū)域。境內(nèi)巢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,面積800平方公里。
5. 江西省的風土人情的手抄報
1、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(qū)域內(nèi)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。風俗的多樣性,是以習慣上,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(guī)范差異,稱之為“風”;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(guī)則之不同,稱之為“俗”。所謂“百里不同風,千里不同俗”正恰當?shù)胤从沉孙L俗因地而異的特點。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的。
2、不同的地方生活習慣,風土人情也各不相同,可以根據(jù)當?shù)氐奶厣晳T,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進行單獨的描寫,不僅僅是中國56個民族,其他國外的風俗也同樣可以寫,只要是獨特的都可以分門別類的寫,其中可以搭配圖案,顏色和邊框,沒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。
擴展資料:
我國各民族民風民俗資料
1.蒙古族
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,過著“逐水草而遷徙”的游牧生活。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,因而被譽為“草原驕子”。每年七、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(jié)舉行“那達慕”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這是人們?yōu)榱藨c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。 “那達慕”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、摔跤,令人贊賞的射箭,有爭強斗勝的棋藝,有引人入勝的歌舞,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。
2.回族
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。十三世紀,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,并同當?shù)氐臐h族、維吾爾族、蒙古族等融合,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,逐漸形成了回族?;刈迕耖g節(jié)日開齋節(jié)(也叫肉孜節(jié)),又稱大開齋。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。凡回族男12歲、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。解放后,國務院把開齋節(jié)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。
3.苗族
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,挑花、刺繡、織錦、蠟染、首飾制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。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于中原地區(qū)的蚩尤部落。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,崇拜自然,祀奉祖先。節(jié)日較多,除傳統(tǒng)年節(jié)、祭祀節(jié)日外,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(jié)日,苗族有很多節(jié)日,但各地區(qū)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,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以苗年最為隆重。
4.傣族
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,遠在公元一世紀,漢文史籍已有關于傣族的記載。1949年后,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,定名為“傣族”。傣族自稱“傣仂”、“傣雅”等。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,不少節(jié)日與佛教活動有關。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(jié)是最盛大的節(jié)日,這一節(jié)日傣語稱“桑勘比邁”。屆時要賧佛,并大擺筵席,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,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?,F(xiàn)在,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(jié)慶活動的主要內(nèi)容,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。
5.僳僳族
僳僳族在唐代稱為“栗粟”。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、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,后因戰(zhàn)爭等原因,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(qū)定居下來。1985年6月11日,建立云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。節(jié)日:主要節(jié)日有闊時節(jié)(12月20日,相當于漢族的春節(jié))、火把節(jié)、收獲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、澡塘會、刀桿節(jié)等。每年農(nóng)歷二月初八舉行的“刀桿節(jié)”扣人心弦,據(jù)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“刀山敢上,火海敢闖”的精神而設立的。
參考資料:
百度百科-民風民俗
6. 江西人風土人情
采茶戲、豐城岳家獅、求子、戈陽腔、六月六曬龍袍等。
1、采茶戲:贛南采茶戲是江西地方戲曲之一。它是由民門采茶燈和民間燈彩相結(jié)合發(fā)展演變而成,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區(qū)的民間舞蹈并與之相結(jié)合。南昌采茶戲表演詼諧風趣,唱腔優(yōu)美深情,有著濃郁的南昌鄉(xiāng)土氣息。
2、豐城岳家獅:豐城岳家獅是豐城百姓為紀念民族英雄岳飛而創(chuàng)造的一種將武術、舞蹈糅為一體,用拳術展示書法、舞藝體現(xiàn)劇情的群體性藝術表演。
3、求子:江西南昌地區(qū)的求子風俗很具地方特色,古時南昌,在西湖區(qū)的中心處有一高土橋,橋上有石柱欄桿12根,每年八月十五之夜,婦女們來到橋上,待月至中天,便用手在高橋兩旁的石柱上撫摸,甚至納入懷中,據(jù)說如此這便可生男孩。
4、戈陽腔:也叫戈腔,又稱高腔,是我國地方戲中著名四大聲腔系統(tǒng)之一。元未明初,在江西省戈陽縣形成而得名。戈陽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動作大,身段嚴謹、場面熱鬧,具有濃厚的鄉(xiāng)土氣息,適合民間演出?,F(xiàn)在我國有11個省的高腔劇種與戈陽腔有淵源關系。
7. 江西人文風土
掃塵 “臘月二十四,撣塵掃房子” ,據(jù)《呂氏春秋》記載,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(jié)掃塵的風俗。按民間的說法:因“塵”與“陳”諧音,新春掃塵有“除陳布新”的涵義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、晦氣統(tǒng)統(tǒng)掃出門。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。 每逢春節(jié)來臨,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(huán)境,清洗各種器具,拆洗被褥窗簾,灑掃六閭庭院,撣拂塵垢蛛網(wǎng),疏浚明渠暗溝。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(wèi)生、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?! ≠N春聯(lián) 春聯(lián)也叫門對、春貼、對聯(lián)、對子、桃符等,它以工整、對偶、簡潔、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,抒發(fā)美好愿望,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。每逢春節(jié),無論城市還是農(nóng)村,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(lián)貼于門上,為節(jié)日增加喜慶氣氛。這一習俗起于宋代,在明代開始盛行,到了清代,春聯(lián)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,梁章矩編寫的春聯(lián)專著《檻聯(lián)叢話》對楹聯(lián)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?! 〈郝?lián)的種類比較多,依其使用場所,可分為門心、框?qū)?、橫披、春條、斗方等?!伴T心”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;“框?qū)Α辟N于左右兩個門框上;“橫披”貼于門媚的橫木上;“春條”根據(jù)不同的內(nèi)容,貼于相應的地方;“斗斤”也叫“門葉”,為正方菱形,多貼在家俱、影壁中?! ≠N窗花和倒貼“福”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——窗花。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(jié)日氣氛,也集裝飾性、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。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,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,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,所以也被稱其為“窗花”。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,將節(jié)日裝點得紅火富麗?! ≡谫N春聯(lián)的同時,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、墻壁上、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“?!弊?。春節(jié)貼“?!弊?,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。“?!弊种父?、福運,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,對美好未來的祝愿。為了更充分地體現(xiàn)這種向往和祝愿,有的人干脆將“福”字倒過來貼,表示“幸福已到”“福氣已到”。民間還有將“?!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,圖案有壽星、壽桃、鯉魚跳龍門、五谷豐登、龍鳳呈祥等?! ∧戤嫛 〈汗?jié)掛貼年畫在城鄉(xiāng)也很普遍,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。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,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,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。年畫,也和春聯(lián)一樣,起源于“門神”。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,年畫的內(nèi)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(diào)的主題,變得豐富多彩,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(chǎn)生了《福祿壽三星圖》、《天官賜?!?、《五谷豐登》、《六畜興旺》、《迎春接?!返染涞牟噬戤?、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。 我國出現(xiàn)了年畫三個重要產(chǎn)地:蘇州桃花塢,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;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,各具特色?! ∥覈F(xiàn)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《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》的木刻年畫,畫的是王昭君、趙飛燕、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。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《老鼠娶親》的年畫。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。民國初年,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(jié)合起來。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。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,以后發(fā)展成掛歷,至今風靡全國?! ∈貧q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,守歲之俗由來已久。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《風土志》:除夕之夜,各相與贈送,稱為“饋歲”;酒食相邀,稱為“別歲”;長幼聚飲,祝頌完備,稱為“分歲”;大家終夜不眠,以待天明,稱曰“守歲”?! 耙灰惯B雙歲,五更分二天”,除夕之夜,全家團聚在一起,吃過年夜飯,點起蠟燭或油燈,圍坐爐旁閑聊,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,通宵守夜,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(qū)走,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,到唐朝初期,唐太宗李世民寫有“守歲”詩:“寒辭去冬雪,暖帶入春風”。直到今天,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。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:年長者守歲為“辭舊歲”,有珍愛光陰的意思;年輕人守歲,是為延長父母壽命。自漢代以來,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?! ”瘛 ≈袊耖g有“開門爆竹”一說。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,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,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。爆竹是中國特產(chǎn),亦稱“爆仗”、“炮仗”、“鞭炮”。其起源很早,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。放爆竹可以創(chuàng)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,是節(jié)日的一種娛樂活動,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,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,每逢重大節(jié)日及喜事慶典,及婚嫁、建房、開業(yè)等,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,圖個吉利?,F(xiàn)在,湖南瀏陽,廣東佛山和東堯,江西的宜春和萍鄉(xiāng)、浙江溫州等地區(qū)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(xiāng),生產(chǎn)的爆竹花色多,品質(zhì)高,不僅暢銷全國,而且還遠銷世界?! “菽辍 ⌒履甑某跻唬藗兌荚缭缙饋?,穿上最漂亮的衣服,打扮得整整齊齊,出門去走親訪友,相互拜年,恭祝來年大吉大利。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,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;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;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,稱為“團拜”。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,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,由此發(fā)展出來后來的“賀年片”。 春節(jié)拜年時,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,祝長輩人長壽安康,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,據(jù)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,因為“歲”與“祟”諧音,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。壓歲錢有兩種,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,置于床腳,此記載見于《燕京歲時記》;另一種是最常見的,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。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,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,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?,F(xiàn)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?! 〈汗?jié)食俗 在古代的農(nóng)業(yè)社會里,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,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。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,所以必須盡早準備,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,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?! ≌裟旮?,年糕因為諧音“年高”,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,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。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、白年糕,象征著黃金、白銀,寄寓新年發(fā)財?shù)囊馑肌! ∧旮獾目谖兑虻囟?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、百果年糕和白年糕。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、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。山西北部在內(nèi)蒙古等地,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,有的還包上豆沙、棗泥等餡,山東人則用黃米、紅棗蒸年糕。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,或蒸或炸,也有人干脆沾糖吃。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,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,以粳米制作,味道清淡。除了蒸、炸以外,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。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、豬油、玫瑰、桂花、薄荷、素蓉等配料,做工精細,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。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,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,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,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,再用皮包上餡,餡的內(nèi)容是五花八門,各種肉、蛋、海鮮、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,正統(tǒng)的餃子吃法,是清水煮熟,撈起后以調(diào)有醋、蒜末、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。也有炸餃子、烙餃子(鍋貼)等吃法。因為和面的“和”字就是“合”的意思;餃子的“餃”和“交”諧音,“合”和“交”又有相聚之意,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;又取更歲交子之意,非常吉利;此外,餃子因為形似元寶,過年時吃餃子,也帶有“招財進寶”的吉祥含義。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,話新春,其樂融融。
8. 江西省的風土人情是什么
粵北農(nóng)村以二月十九日為觀音生日。各村婦女成立“觀音會”,購爆竹、香燭、紙錢等酬神,并采辦酒肉聚餐。與會者拈鬮輪流當理事,一人辦一年,周而復始。會員中如有添丁的,須額外提供一只雞,添女的提供一盒餅。雞酬神后供全體會員享用,餅食則散給各家兒童。
9. 江西南昌的風土人情
我南昌人,本生本土。
南昌的好處,南昌是中國最安全的城市。無地震,無干早(贛江從不斷流),沒有洪澇災害(平均海撥200米)。省會城市,交通便利。醫(yī)療發(fā)達。氣候還算溫和(只要你開得起空調(diào))。
缺點;典型性大陸性氣候。夏熱冬涼。雨季效長!
養(yǎng)老建議;選城市中心的房子,近醫(yī)院,便交通。
10. 江西人文風俗
贛制硯技術、鉛山聯(lián)思造紙技術、瑞昌剪紙藝術、瑞昌竹編技術、萬載夏布彩瓷藝術制作、上里萬載傳統(tǒng)煙花制作技術、會昌傳統(tǒng)藤條制作技術等。
民間舞蹈包括婺源儺舞、南豐儺舞、崇仁八仙舞、樂安滾儺神等。
民俗,尤其是采茶戲、東河戲、民歌、于都嗩吶等。在國內(nèi)外都很有名。目前,贛南方采茶戲、于都嗩吶“親家吹”、興國民歌、石城元宵節(jié)和信豐古皮“Xi石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
擴展知識;
江西省簡稱贛,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,東界浙江與福建、北鄰安徽和湖北,西連湖南,南毗廣東。自古以來物產(chǎn)富饒、人文薈萃,素有“物華天寶、人杰地靈”之譽,文物古跡、風景名勝眾多,廬山、滕王閣、三清山、 婺源、龍虎山、井岡山等聞名海內(nèi)外。
臘八:農(nóng)歷臘月初八,是漢族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日,作為“年禧”即將到來的信號。作為傳統(tǒng),這一天要喝臘八粥,制作臘八蒜。參見臘八節(jié)。
祭灶,就是小年送灶王爺上天。
貼春聯(lián),貼年畫。
請神,拜神,送神
11. 江西省的風土人情作文
我的家鄉(xiāng)瀏陽,是個山清水秀、人杰地靈的地方,如果你到了瀏陽,定會為這里風景的優(yōu)美和人們的智慧贊嘆不已。
瀏陽是個美麗的地方,有巍巍的大圍山,有峻美的道吾山,有秀美的瀏陽湖,還有那條早已唱入全國人們心中的瀏陽河。瀏陽人們特別熱愛這條母親河,時時刻刻把她裝扮得像一個美麗的新娘。因為瀏陽河打小城流過,人們就在河的兩邊鋪了一條寬闊的油沙路。路邊有花壇,種著各種各樣的花草,還有一排排桂樹和柳樹。城內(nèi)的河段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橋,每一座橋的式樣都不同。一到晚上,路燈亮起來了,橋上的燈也亮起來了,路變成了彩色路,橋也變成了彩色的橋。于是,人們都喜歡到這條路上來散步,看看瀏陽美麗的夜景。
其實,瀏陽不只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,還是個經(jīng)濟發(fā)達的小城。你知道哪兒盛產(chǎn)菊花石嗎?你知道哪個地方盛產(chǎn)花炮嗎?是瀏陽。瀏陽盛產(chǎn)的東西還很多很多,菊花石和花炮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。一朵朵菊花開在青石上,那是多么神奇??!而這些石頭竟然藏在瀏陽河底。需要經(jīng)過很多工序才能讓它的美麗顯露出來。花炮就更不用說了,每次放煙花,天空就像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,多么好看??!瀏陽每年都有煙花節(jié),這一天人們會燃放很久很久,很多很多特別漂亮的煙花。看過瀏陽煙花的外地人,都會翹起大拇指說:“瀏陽人,真聰明



